励志163

励志故事说 小说语录 励志读后感 微小说排行榜 励志短篇小说 励志小说推荐

沈婳姜砚池完整版最新小说大结局 沈婳姜砚池最新章节

时间: 2024-08-02 15:41:47  热度: 61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
  过去,中州是别人的地盘,中州是否受灾,中州百姓是否活得下去,都跟阿史那曜无关。

  可如今呢,中州并入了自己的麾下,中州的一切,便都是阿史那曜的责任。

  他要赈济灾民,他要治理中州的种种乱象。

  他还要想办法让中州尽快恢复生产。

  ……这些即便不会让阿史那曜焦头烂额,也能让他忙些日子。

  自己的地盘都还没有料理清楚,阿史那曜绝不会轻易的外出作战。

  如此的话,就会内政不稳、外敌不断……此乃大忌啊。

  阿史那曜不傻,他绝不会做这样的蠢事。

  听了姜砚池的分析,沈婳深以为然。

  “那就好,他无心他顾,我们也能尽快的安定下来!”

  沈婳收敛思绪,将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地盘上。

  而就在他们说话的这个功夫,大部队已经进了城,抵达了刺史府。

  “殿下恕罪,我等失职,竟没有提前发现刺史一家的踪迹!”

  魏四郎等,早已在刺史府前面的衙门口等着。

  见到沈婳、姜砚池,纷纷下跪行礼。

  尤其是魏四郎,行礼的同时,还不忘谢罪。

  “刺史府真的人去屋空了?”

  沈婳倒没有怪罪。

  人算不如天算。

  他们没有上帝视角,更没有预知的特异功能,如何能够提前知道刺史的计划?

  且,要说“大意”,也是沈婳这个公主大意了。

  之前的计划,进行得太过顺利。

  而利州刺史呢,也表现得像个贪心、惜命、平庸的昏官。

  沈婳以及她的将军、智能团们,都被一步步的“胜利”迷惑住了,完全没有想到,人家利州刺史在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。

  “回禀殿下,吾等在刺史府仔细搜查了几番,没有发现刺史及其家眷的踪迹。”

  “还有金银、粮食等财货,也都消失了。”

  “……多亏有苏主簿、郑郎君等,在他们的提醒下,我们在刺史府后院找到了一条暗道,暗道直通三条街之外的偏僻小院。”

  而出了那个院子,再过一条街,就是护城河的一道闸口。

  刺史一家,应该就是通过护城河的闸口,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州府。

  沈婳点点头,“走了,也好!”

  到底是利州刺史,元安帝任命的父母官。

  他虽然没有那么的“爱民如子”,可也没有什么天怒人怨的苛政。

  不好不坏的平庸之辈,自行离开,对于沈婳来说,也不是坏事。

  毕竟,若是他没走,沈婳也不好处理他呢。

  杀掉?

  罪不至死。

  留着?

  到底是做过利州刺史的人,在利州还是有些威望与关系的。

  留他在利州,那就是留下一个隐患。

  沈婳的目标不只是区区一个利州,而是整个天下。

  她若是外出征战,而利州这个大后方如果不够稳固,沈婳出门也不放心啊。

  把人赶走?

  也透着些许的刻薄。

  还是这样最好,他自己离开了,沈婳也就不用浪费精力的去处理他!

  “南县和北县有消息了吗?”

  沈婳跳下马背,将缰绳和马鞭都交给身边的女护卫。

  她大踏步的进了刺史府,一边走,一边询问着。

  “回禀殿下,已经收到消息,南县、北县也都已经顺利拿下!”

  “南县知县及其全家,被娘子兵擒获。北县知县则只带着一二心腹逃遁,妻儿都被丢下了……”

  吴庸快走几步,从后面的大部队挤到最前面。

  他躬身向沈婳回禀着。

  “北县知县逃走了?”还把妻儿全都舍下?

  这是什么混账东西?

  逃命都不带着家眷?

  “把他的家眷都放了吧,还有南县那边,也都放了……”

第430章 各方反应!

  沈婳要的只是地盘,她不会为难那些官员。

  当然,她也不会继续留任。

  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
  不是天子不想用老臣,而是为了稳妥。

  古代tຊ通讯、交通等都不发达,想要更好地上传下达,就必须确保“执行人”的忠诚度。

  如果执行人不够忠诚,或是有自己的小盘算,沈婳这地盘打下来,最终也要为他人做了嫁衣裳。

  “吴将军,组织所有投靠本殿下的人进行考核。不管是娘子兵,还是读书人,只要通过考核,就有机会参与县令的选拔。”

  “还有衙门里的主簿、县丞、典史等佐官,也要经过考核。有能者居之!”

  大盛朝已经有了科举选士,且已经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。

  但,世家依然势大。

  世家或是权贵推荐,也依然是朝廷选拔官员的另一个主要途径。

  沈婳觉得,她虽然也有跟当地豪族的合作,但,选拔人才什么的,还是要靠考核。

  左右她现在只有一个利州,治下也只有三个城池,完全可以按照她的想法,一点点地“尝试”。

  豪族推荐?

  可以,但推荐过来的人,也要进行统一的考核。

  考核通过者,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的任命环节。

  不考试,直接当官?

  对不住!

  在她万年公主的治下,绝不可能!

  “……是!”

  吴庸略惊讶。

  他没想到,公主竟这般推崇“科举制”。

  要知道,大盛的几代皇帝,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科举选士。

  可,一百多年下来,世家的势力依然强大。

  更可悲的是,最早由高皇帝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寒门人才,经过一百年的发展,也已经形成了新的世家。

  这些曾经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,当自己占据高位后,也开始大肆搞“推荐制”。

  或是结党营私。

  老的世家还盘踞朝堂,新的门阀便已经初具雏形。

  所以,一百多年过去了,朝廷上还是科举与举荐并存。

  公主这态度,似乎更重科举啊。

  推荐?当地豪族?

  想到这些,吴庸试探性的说道:“公主,除了考核,还要不要接受几大家族的举荐?”

  沈婳转过头,看向

猜你喜欢

推荐励志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