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角是姜岁宁厉瑾宁的小说 姜岁宁厉瑾宁全文大结局已完结
孙队长指着姜岁宁,激动地道:“对对对!她问我分机号,我当时没听明白,”
“多少钱嘛,你不能直说吗?”会计站起身,都要掀桌子了。
“你给我坐下,老子费半天劲才谈下来,哪有那么容易告诉你。”
孙队长倾诉欲爆棚,要直接说了价格,谁还想听他的谈判过程,又怎么会知道他是多么的机智灵活,能言善辩。
厉瑾宁在旁边直乐,对着众人的目光,保持沉默,充分满足孙队长的愿望。
孙队长于是继续给大家讲述他的谈判经过。
总机把电话转过去后,是那位工会主席亲自接的,孙队长便做了自我介绍,虽然他仍很紧张,声音听着倒是沉着冷静,没让人发现异样。
工会主席姓徐,人很爽快,直接对孙队长说了数量,一共要三千斤干菌子。
“要那么多?”大家都吸了口凉气。
“可不是嘛,人家下面还有两个分厂,加起来有七八千人呢。”
姜岁宁也想起来,铸钢厂确实有两个分厂,一个在富县。一个在丰县,离江洲市不远,这两个县也因为分厂的存在,带动了地方经济,人民生活很富裕。
“我和正然估了一下,这么一来,新鲜菌子就得要三万斤,这活生生就要增加一万斤,一天肯定搞不成。”
厉瑾宁插话道:“那片林子估计也没那么。”
“对,我就这么跟徐主席这么说的,我们供不了那么多货,再说了,我们不仅要采菌子,还要运下山,还要晾晒,最多只能供应两千斤,这也是我们对质量要求比较高,尽量把水分晒干,职工要是吃不完,比较好保存,徐主席也表示理解,最后就说定了二千斤。”
“价格,价格!”姜岁宁着急地问,到了这个份上,总不能还卖关子吧。
队长哈哈笑起来:“一块八,是不是比我们想的好?”
“不错不错!”
大家都欢腾起来,这可比一块五又多了三毛啊,难怪孙队长要卖关子,要是自己,也得多嘚瑟一下。
“你咋这么能耐,怎么谈下来的?”一个村委忙询问细节。
“我想着他们要的量比较大,这是板上钉钉肯要我们的菌子,麻起胆子就提了个每斤两块钱,又把冯知青的那个什么泪点,亮点,重点,一点一点全部给他说了一遍,最重要的就是说了一下危险性,我们要发动全村的人,冒着生命危险去深山里采,劳动强度很大,不是说背个背筐,上山一趟就一筐,我又把我们村子的情况,跟他说了,穷得钉铛响,一年到头饭都吃不饱,这笔钱对他们来说是加一个菜,对我们来说是明年一年的粮食。徐主席就说让我等等,他去请示一下,他们预估价格一块五,这价格稍微贵了点,结果没一会儿他就过来了,说一块八行不行,我马上就答应了,哈哈。”
孙队长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得不得了,叉着腰仰天大笑。
这么一来,一斤多了三毛钱,两千斤就是六百块啊,就是他自己,得在地里干个几年才能分到这么多钱,可现在他几句话的功夫就挣到了,怎么不让他骄傲,怎么不让他自豪。
这成绩,足以让他夸耀一辈子!
姜岁宁在旁边掐指一算,一块八一斤,两千斤就是三千六百元!
在这个年代,一百块钱相当于后世的一万块钱。那三千六百元岂不等于三十六万了,对一个小村子来说,太不得了了!他们小小地发了一笔。
第142章 开会讨论咋挣钱
姜岁宁算完收入,又问孙队长:“交货日期定在哪天?”
“29号,徐主席说厂里会派货车来拉,他自己也会跟着过来看一看。”
孙队长算帐给他们听:“明天二十五号,上山采的菌子马上就能晒上,二十六二十七号再晒两天足够了,我还怕日头不如夏天猛,要多晒一天,特意留了一天富余。”
“太好了。”姜岁宁高兴地一拍手:“徐主席来了,我们用特产好好招待他,比如腌熏兔,木耳,还有徐嫂子做的野鸡肉酱,厂里既然国庆节要发福利,说不定元旦春节元宵节也要发,万一他觉得我们的特产不错,再买点回去,我们不是又有进项了?这是政策允许的集体副业,公社也没话说。”
“这法子好,冯知青,你这脑瓜子怎么长的,这一笔钱还没有到包里,你又想到挣下一笔钱了!”会计赞赏地冲着姜岁宁竖个大拇指。
“如果他们满意,我们以后可以长期合作,队长,我不是给你看了农书吗?上面有讲怎么种地,怎么养殖鸡鸭,我们照着养起来呀,铸钢厂以后要什么,我们就能提供什么。”
队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,叹口气:“早几年我们也养过,现在的书记上来了,就被割了尾巴,不敢再养了。”
“是啊,还有那么大片果园,以前每年果子成熟,也能卖不老少钱,全让砍了,这书记呀,脑子被驴踢了,不干人事。”
会计想起来往年每到夏秋果子丰收之时,果树上挂着累累的果实,看着就诱人,老远就能闻到淡淡的果香。
虽然每个村子都种有果树,不太卖得上价,可多多少少总有进项,哪像现在!
队长见大家情绪一下低落了,忙挥挥手:“其他的别想了,把眼前这事先做好。”
他拿起姜岁宁交给他的三张规章制度,招呼大家一块研究。
姜岁宁写得很详细,大家提了点意见,又细化了一番,将采摘队初步定为五人一组,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,等到算钱时,直接交给组长,再由他分给组员。
他和组员们一块干活,谁干得好,谁干得多,他最有发言权。
这种小组自愿组合,由组员推举组长,要是组长分配不公,也由他们自己内部解决。
说起来,最重要的还是转运那一组,采摘队下来之后,要把自己采到的菌子交给转运队,这时候需要转运队去验收,每个小组采了多少,质量怎么样?并做好记录,这就是后期分钱的根据。
这个人必须做事公正,能服众,不偏心。
“我媳妇算一个,她负责验收,冯知青,你帮着她记录。”队长也不啰嗦,把人选定了下来。
姜岁宁知道这事的重要性,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她肯定公事公办,绝不徇私舞弊。
厉瑾宁又建议道:“转运队可以根据大家的体力分成两个队,一队在山石上面往下送,另一队在山石下,接到了送到大场晾晒,就不用爬上爬下,免得跑不上几趟,就没力气了。”
从山脚到彩林,有一片陡峭的山石,爬上去有点难度,当初姜岁宁就是在那里和厉瑾宁牵的手,这个提议倒是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,大家都一致同意。
最后就是晾晒队的负责人,队长定下了他的大伯娘,那位特别彪悍的胡婆婆,她虽然年龄大,可是眼神好使,什么都不用说,光站在那就有威慑力。
一通讨论,详细的章程便定了下来。
队长让姜岁宁重新誊写一遍,满意地点点头:“今天晚上吃了饭就召集村里人开个动员会。你们回去的时候挨家通知一下,八点在老槐树开会。”
他又对大家交代:“这件事,要秉着自愿原则,愿意参加就参加,不愿意不勉强,行了,大家快回去吃饭吧。”
于是,晚上快到八点钟时,大槐树下挂着的那面久未响起的大锣”铛铛“响了起来,声音传遍整个槐树村,提醒大家,该来开会了。
村里人基本上知道这件事儿,不用提醒,吃了饭自觉提着小板凳围坐在了大槐树下。
姜岁宁和厉瑾宁到的时候,天已经黑透了,大槐树的树枝上挂了几盏灯笼,把四周照得亮堂堂的,树下摆了两张桌子,队长、会计和两个村委坐在桌子后,正在商量着什么,看着很有点会议室的感觉。
见到厉瑾宁和姜岁宁,队长指了指旁边的位置,朝他们招手:“快过来坐,马上要开会了。”
村民们都知道今天这事是他们帮着牵的线,对于两人能坐上去倒没觉得奇怪。
没一会儿,村里人就来齐了,就连陆老大的亲娘许婆子都拄着拐棍赶了过来。
听说这次开会是讨论咋挣钱,如果可以,她也想参加。
就算只有两毛钱,也可以自己揣着,想吃什么就去买,不用伸手找儿子儿媳儿子要钱。
不懂事的小孩子们难得遇到这种热闹场面,在旁边又唱又跳又笑又叫,嘻嘻哈哈闹成一团。
队员们也私下议论,嗡嗡声不绝于耳。
队长看时间差不多了,站起身来使劲敲打桌面:“行了行了,别跑了,谁家的孩子,赶快领回去。”
于是槐树下又响起了一片呼叫自己孩子的声音,不听话的全ᴊsɢ部赶回家去。
只是有几个孩子平时被惯坏了,这时候哪里肯轻易就范,围着槐树绕圈子,和爸妈捉迷藏,玩得不亦乐
猜你喜欢
推荐伤感语录